随着亚太地区智能制造业规模在去年突破 530 亿美元估值,2025 年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罗克韦尔自动化亚太区总裁 Scott Wooldridge 介绍了未来将重塑建造、运输和创新格局的关键趋势。问题在于:您是否已做好顺应这些趋势的准备?
趋势 1:人工智能 (AI) 在制造业将实现全域渗透与深度场景驱动
Scott 指出,人工智能 (AI) 正在从空泛的概念口号蜕变为制造业的嵌入式赋能技术。典型范例是 AI 驱动型预测性维护技术,该技术使设备能够提前预警显示潜在故障,从而减少非计划性停机并节省成本。如果能够提前发现缺陷,就能避免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大规模召回和造成严重损失了。这正是智能制造与 AI 驱动的实际用例。
此外,AI 还将重塑质量控制这一传统末端检测流程。缺陷检测滞后往往会导致整班次的生产浪费。如今,由 AI 驱动的视觉系统通过在产线上直接进行实时分析,即时检测产品公差或装配误差等问题,逐步颠覆了这一局面。那么结果如何呢?制造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减少了浪费,更提升了整体质量。
实时反馈闭环不仅能提升质量,还能助力团队及时采取行动。在这个速度与精度决定成败的世界,此类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利器。AI 能够吸取过往缺陷的经验教训并实时调整参数,从而确保持续优化生产流程。
事实上,根据我们《2024 年制造业现状报告》的调研数据,85% 的受访企业已投资或计划投资 AI 与机器学习技术。受访企业预测,到 2027 年,人工智能对质量与网络安全的影响将达到巅峰,这也是 2025 年的关键趋势。
趋势 2: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与其他智能系统将突破固有产线限制,开启全新应用机遇
数十年来,制造业始终依赖于固定传送带和预设产线进行生产。但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的应用正在颠覆这一局面。“AMR 消除了对刚性基础设施的依赖。”Scott 解释道。“它们能够完成原材料输送、产品跨设备转运,并可适应动态布局调整。”
无论是改造原有项目还是设计新项目,AMR 都具备相当的敏捷性。无需再受限于静态设计,制造商如今能优化生产流程,同时应对劳动力短缺与需求波动等挑战。这种灵活性意味着生产环境能够与消费者偏好一同与时俱进。
此外,独立小车系统等智能制造技术使制造商能够迅速适应生产环境。此类系统采用磁轨替代固定传送带,既能提升吞吐速度,又可节省地面空间。同样地,AMR 搭载先进的导航系统,能够充分减少人工干预,既有助于提升安全性,又实现了高危环境下的持续运行。
先进的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灵活性,使制造商能够实时建立场景模型、优化布局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事实上,在经历疫情冲击后,如今的制造商都将生产灵活性作为首要考量。传统工厂的生产设计经年不变,只能应对单一标准件制造。但当今市场需求可能瞬息万变,这正是智能系统自主决策如此关键的原因。然而,必须有一个综合平台来整合这些技术 —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趋势。
趋势 3:MES 将成为连接智能制造组件的关键赋能技术
制造执行系统 (MES) 如同粘合剂,将各类智能制造组件紧密联结。这些系统正是整合与利用智能制造环境数据的关键,而超过 30% 的制造商仍受困于这一整合难题。
Scott 解释道:“MES 平台集成了 ERP 系统,能够自动执行工作流程,并可针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这种互联性确保制造商能够获得可执行的洞察。”
基于云的 MES 解决方案,如罗克韦尔旗下的 Plex 平台,正在亚太地区迅速发展。与部署时间长达数年的传统本地系统不同,Plex 可在数月内实现多工厂并行运营。这种部署速度与扩展能力,使其成为制造商在快速变革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基石。
此外,MES 平台还能促进与物联网设备、AI 系统及机器人技术的无缝集成,确保构建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凭借内置合规工具,MES 还能助力制造商在满足严格法规要求的同时保持运营效率,在日益关注可持续性的时代,这一能力将尤为关键。
趋势 4:制造商将寻求具备专业网络技术的合作伙伴,以保障其智能制造环境安全
随着互联程度的提升,安全漏洞风险也相应加剧。如今,制造商广泛采用互联系统,网络安全业已成为重中之重。2024 年,制造业成为全球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行业,攻击事件占比超过全球总量的 25%。
Scott 特别强调需要专业化技术:“网络风险每周都在演变,不可能通过短期项目解决,必须由了解制造业特有风险的专业团队妥善管理。”
通过与网络安全专家携手合作,制造商可在保障生产效率的同时构建坚固的防御体系。通过整合入侵检测系统 (IDS) 与异常检测技术,企业可迅速识别并化解网络威胁,从而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与运营连续性。
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方案在于将加密技术与安全协议嵌入新技术。这可通过 Verve 提供的集成化 OT 安全防护系统来实现,Verve 解决方案不受供应商影响,可用于 OT 资产间的风险管理。
对于老旧工厂而言,2025 年的改造路径必须着力提升韧性。制造商必须意识到:传统 IT 工具并非总能直接应用于运营技术 (OT) 环境。因此,业界需要基于 NIST 网络安全框架且尽可能不影响生产环境的供应商中立型安全解决方案。
趋势 5:亚太地区本土化的 ESG 成效将成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首要因素
尽管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目标已被列入所有制造商 2025 年的议程,但各地区优先顺序各异,亚太地区亦不例外。差异化 ESG 目标正成为 2025 年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的重要驱动力。
“在中国,由于出口监管要求,减少碳足迹是第一要务。在印度,循环经济原则(如回收利用与翻新改造)则是关键。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矿企与重工业则可能将员工安全置于首位。”Scott 解释道。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提供可评估并验证绩效的互联系统,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对 ESG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 2025 年的另一重要趋势。正如 Scott 所说:“若无法量化,则无从改进 — 更无法验证。”
在大多数地区,大型制造企业需编写 ESG 报告并且必须公开其绩效表现。这些企业需要可实时、精确地反馈质量、员工安全及能源耗用数据的制造执行系统 (MES)。Scott 补充道:“采用 MES 系统可助力制造商建立基准指标,并推动持续改进。”
我们正在见证智能制造实现近乎全行业的应用覆盖 — 目前应用率已从 2023 年的 83% 攀升至 95%。从生成式 AI 等尖端技术的应用到云计算等成熟技术的普及,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核心问题在于,贵司是否已准备好迈出通向未来工业运营的第一步?